• 《微塵.望鄉》─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 攝影│陳又維
  • 《微塵.望鄉》─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 攝影│陳又維
  • 《微塵.望鄉》─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 攝影│陳又維
  • 《微塵.望鄉》─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 攝影│陳又維
  • 《微塵.望鄉》─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 攝影│陳又維
《微塵.望鄉》
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
展日期| 2017/10/27 - 10/29
地點| 臺北水源劇場

入圍理由
這是一個直視台灣移工看護家庭的作品。編劇以內省的視點,反應台灣人對於東南亞的歧視與偏見。導演以物件劇場擅長的超現實手法,用「衣櫃」隱喻主角內心的世界,藉由「走出衣櫃」的人偶說出心中的祕密,對於自己母親是越南人的情結,逐漸在與越南看護之間的相處當中溶解。但是這種「溶解」並非政治正確的和解,而是自我的回歸。「既是越南人也是台灣人」,「既是壓迫者也是被壓迫者」,這個作品藉由人物的「可交換性」,避免劇場將「移工」當作「他者」來描寫,也迴避在戲劇的客體化描述當中,再度讓劇場成為壓迫者的共感政治美學。(主筆/林于竝)


 

關於 《微塵.望鄉》

《微塵.望鄉》將目光聚焦在台灣島嶼上複雜而多元的族群,那些操持著陌生語言卻長期被我們忽視的外籍看護與移工朋友們。它用一個更寬廣的角度探看,當一個異鄉人來到他方時,生命裡那些艱難而複雜的處境,從而回望台灣的往昔歲月中,外省遷徙族群、北上打拚的父母長輩們,也曾是那個惶惶惑惑的異鄉人,都渴望有一點認同。《微塵.望鄉》試圖碰觸到人的內在質地,超越國籍、語言、身分,從而打開一扇窗,讓觀眾可以貼近那些最熟悉的陌生人。

舞台上運用了人偶同台、物件、光影戲、即時投影劇中劇等多重元素,打造虛實錯雜的魔幻空間,在日常空間裡拉出一個獨特的想像場域。訴說渴望回家的寂寞人,彼此命運牽引的故事,探問在飄洋過海的顛簸旅途中,何以找到安歇自身的所在

 

關於人物與作品 

台灣有超過60萬外籍移工、20幾萬的外籍婚配姊妹,以及正在成長的廣大新二代子女,他們在這個島嶼上構成複雜而多元的族群。

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的作品《微塵.望鄉》,就是將目光聚焦在這些台灣隨處可見,操持著陌生語言,棲身在你我周遭,卻長期被我們忽視甚至誤解的外籍看護與移工朋友。導演鄭嘉音說:「他們可能是最親近我們親人的人,但我們卻常用商品的心態來對待他們。」

以更寬廣的角度來看待異鄉人

雖然《微塵.望鄉》將焦點鎖定在越南母親及第二代,但是更試圖打破身分標籤,用一個更寬廣的角度探問並回望──當一個異鄉人來到他方時,尋常日子裡有什麼點滴喜怒哀樂?生命裡有哪些艱難而複雜的處境?從而望見在台灣的往昔歲月中,外省遷徙族群、北上打拚的父母長輩們,於某個光陰流逝的定格裡,何嘗不都是惶惶惑惑的異鄉人?大家都渴望有一點認同與溫度。

《微塵.望鄉》希望碰觸到人的內在質地,那是超越國籍、語言、身分的情感連結,從而打開一扇窗,讓觀眾可以貼近那些「我們最熟悉的陌生人」。

實地貼近移工生活聚落

而整個作品的執行過程,則是個漫長且踏實的旅程。導演鄭嘉音、編劇詹傑擬定創作方向後,即以工作坊的形式,與演員們進行無數次的田野調查,他們去到木柵文山市場、圓山中山北路,造訪那些隱身在巷弄裡的移工生活聚落。凝望那些正遭遇親人分離、遠赴他方打工謀生的移工與婚配姊妹。

鄭嘉音說,這次的6位女演員十分認真盡責,她們一次次前往越南姊妹開設的小吃店,不僅聆聽故事,更一字字學習著越南文和越南兒歌,以及越南口音的中文,過程中還發現南越和北越的發音是不同的。甚至為了能順利演出故事中的越南美甲店,她們難得扮一次貴婦,真的跑去越南美甲店做指甲。在這些親如朋友的來往中,劇團看到異鄉女性強悍、開朗、充滿生命力的一面,也率先完成了一次創作上的文化交流。

影戲、物件、人偶同台

《微塵・望鄉》將兩個移動的族群串聯在一起,以新二代馬莉莉為主線,描述身為外省軍人與越南新移民之女的認同困境,在遇到越南逃跑外勞寶枝之後,對於「家是什麼?何處是家?」的否認與提問之中,同步揭露新移民與其後代及移工在台灣所面臨的處境。 

此次舞台上同時容納了影戲、物件、人偶同台、即時投影等多重元素,在日常寫實空間裡拉出一個可以讓想像力飛翔的獨特場域,也書寫出三位主角的過去、現在與未來。當演員倏忽打開衣櫃,拉開滾筒衛生紙鋪排成長長長長的白色軌跡,再放上小紙船,立即就完成了那條女主角深切懷念的湄公河童年意象。

而在故事文本上,除了細膩的人物角色互動外,更容納了越南民間故事《張枝與美娘》,作為外省老兵迎娶外籍女子的幽微隱喻,同時以一首貫穿全戲的越南童謠《媽媽的手》,呼應了莉莉對於母親缺席的遺憾。

走入劇場,為了一場特別的相遇

鄭嘉音認為,劇場創造了一個特殊的時間與場域,讓本來或許不會有互動的族群有了相遇的可能性。《微塵.望鄉》在台北場演出時,曾與台灣南洋姐妹會合作,邀請來自各國的姊妹一起走進劇場。宜蘭場公益演出則與宜蘭縣勞工局合作,讓移工朋友們得以在繁重的工廠生活外,搭著專車來到劇場,進行他們人生中絕無僅有的首次劇場體驗。現場有印尼、泰、越、菲四語節目單,並安排了四語導聆,只希望這個關於異鄉人的故事真的能夠碰觸到他們內心。

「25年的劇場工作經驗,我知道要做一齣好戲不容易,此次無論是美學、劇本、設計、演員等,都能夠完全到位,這是非常珍貴的經驗,可以算得上是無獨有偶創作生涯中的代表作了。」鄭嘉音娓娓道出她的感動,藉由這次演出,讓他們更體會劇場作為「人與人相遇的地方」有多麼重要,而且他們會一直走下去。

 20180413-s001.jpg

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

創立於1999年,秉持「無物不成偶」的創作觀點,打造台灣當代偶戲劇場的新風貌,以及魔幻哲思的變身美學。演出形式涵蓋手套偶、懸絲偶、杖頭偶、執頭偶、光影劇場以及人偶同台等,以多樣豐富的探索實驗和專業製偶技術,開創獨特的劇場敘事手法。作品充滿創意的造型以及詩意的演繹能力,並以各種跨領域合作,開發「人」所不能為的想像空間。

 

作品相關評論

駐足在情感連結《微塵・望鄉》─表演藝術評論台 2017/11/08

發人深省的「新南向」——無獨有偶工作室作品《微塵.望鄉》─ARTALKS 2017/11/10

願妳能夠找到回家的路《微塵・望鄉》─表演藝術評論台 2017/12/18

   

製作團隊

藝術顧問|林璟如

行政總監|曾麗真

導演|鄭嘉音

製作人|黃怡芬

編 劇|詹傑

舞台設計|何睦芸

戲偶美術設計|葉曼玲

戲偶結構設計|阮義

音樂設計|柯智豪

燈光設計|Helmi Fita

服裝設計|李冠瑩

梳化設計|鄭泰忠

梳化執行|鄭泰忠、閻淯哲、林怡華、林昀希

排練助理|周子芹

演員|林曉函、黃思瑋、張棉棉、鄭雅文、劉毓真、魏伶娟

技術總監|喻  行

舞台監督|林  茜

燈光技術指導|許俞苓

音響技術指導|賴韋佑

燈光技術執行|Li-ting TAN、陳威遠、許邵翔

道具製作協力|余孟儒、鄭勝文、林怡伶

舞台技術執行|戴靚儀

影像紀錄|賀顯光

劇照攝影|陳又維、林筱倩

執行製作|陳湘綺

平面設計|蔡詩凡

影像設計|陳衍良

票務|曾于珈、陳湘綺

總 務|涂端貴

行政助理|呂學臻、張堉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