• 《透明》選自臺北市立美術館特展《社交場》─孫尚綺 崎動力舞蹈劇場提供
  • 《透明》選自臺北市立美術館特展《社交場》─孫尚綺 崎動力舞蹈劇場提供
  • 《透明》選自臺北市立美術館特展《社交場》─孫尚綺 崎動力舞蹈劇場提供
  • 《透明》選自臺北市立美術館特展《社交場》─孫尚綺 崎動力舞蹈劇場提供
《透明》選自臺北市立美術館特展《社交場》
孫尚綺
展演日期| 2017/8/1 - 8/6
地點| 北美館社交場北美館一樓103展室

入圍理由
編舞家孫尚綺的《透明》除了重新釐定展覽與表演之疆界,包括場域與形式、觀看與被觀看之關係,孫尚綺和他傑出的舞者們以最本質的元素──身體,向人們展示了舞蹈的力量、想像、與思考性,以及身體的強大表述能力,激發出觀者豐盛的聯想,同時印證了:舞蹈,只要有光、有一方空間,就能無所不能的真理。(主筆/張曉雄)


 

關於 《透明》選自臺北市立美術館特展《社交場》

《透明》選自臺北市立美術館特展《社交場》,藉由思考透明狀態的表現轉換過程,探索或拆解符號和人文關懷與地域空間相聯繫的流轉遷移,並實驗「展覽」和「表演」之間的共生關係。編舞家孫尚綺說,透明是個概念,這個概念是很單純的去試驗在生活中的物件和符號帶給人們的影響,進而反思,整理舊有的思維脈絡。

作品演出的框架是由概念文字來建立音樂、舞蹈、言說等動態的擾動,並思索表現動能和靜態生活之間的關係。展演期間,每一場表演的內容都有不同的細節設定與互動可能性,作品因而隨著時間的推進,在穿透的流動樣態中持續生成轉變。空間裡有預設的情節基底,建立表演者之間的互動密度。它不僅是編舞,也是身體形態的變形、變態,身軀和器官之間的對話。同時,在介於私密空間和大眾交際的場域中,以滲透引動的音聲節奏摸索虛實共融的無形界線,並藉由舞蹈劇場肢體的表演性,與空間中近距離依存的觀眾創造的透明而奇異的對應關係,共同思索當代世界關於共生的想像或困境。

 

關於人物與作品 

「『透明』是一種狀態的轉移過程,它和人們生活中的變遷與符號有關。」在臺北市立美術館特展《社交場-透明》中,編舞家孫尚綺藉由思考透明狀態的表現轉換過程,探索或拆解符號和人文關懷與地域空間相聯繫的流轉遷移,並實驗「展覽」和「表演」之間的共生關係。

這是一場活的展覽

「我只是很單純的去試驗生活中的物件和符號帶給人們的影響,藉由透明的呈現方式,讓觀眾進而反思,整理舊有的思維脈絡。」孫尚綺說,《透明》是一場沒有秘密的展演,它沒有傳統的鏡框式舞台,而是在一個特定的公共空間,公開讓觀看者檢視展覽中的每個細節,以及每一刻的狀態動向。它像個不限時間的展覽,但是每一天的內容會因為裝置、舞者、觀眾、音樂和光線的不同互動,而產生戲劇性的延長感,使觀眾不知不覺被引導,於是就成為一場「活的展覽」。

此次演出的框架是由概念文字來建立音樂、舞蹈、言說等動態的擾動,並思索表現動能和靜態生活之間的關係。孫尚綺在每一場表演開始之前,都會設定不同的細節與互動可能性,然後由團隊集體創作。隨著時間的推進,作品在穿透的流動樣態中持續生成轉變。

也因為空間裡有預設的情節基底,表演者之間便建立了互動密度,除了舞蹈之外,也呈現身體形態的變化,以及身軀和器官之間的對話。而在介於私密空間和大眾交際的場域中,以滲透引動的音聲節奏摸索虛實共融的無形界線,並藉由舞蹈劇場肢體的表演性,近距離與觀眾創造透明而奇異的對應關係,共同思索當代世界關於共生的想像或困境。

聲音與身體互相輝映共存

雖是編舞家,但孫尚綺對音樂卻滿懷熱情,對當今現代作曲家也瞭若指掌,過去曾使用極簡音樂大師菲利浦.葛拉斯(Philip Glass)和德國作曲家赫穆特.拉亨曼(Helmut Lachenmann)作品編舞。對於孫尚綺來說,音樂不只是節奏和旋律,它是連繫身體和世界的知覺媒介。他認為音樂的本質是「sound」──聲音,如何去尋找對的聲音,比挑選音樂還重要。

「聲音與身體是互相輝映共存的,尤其在《透明》這個作品之中,音樂具有時間上的優越性,它符合轉換的概念,在空間、身體、物件的流轉之間,暗示不同世代和地域的文化背景。」孫尚綺說。

此次孫尚綺選擇了打擊樂作為聲音素材,因為他覺得北美館的場地與工業化的聲音是同屬性,而打擊樂是最接近工業化的聲音。打擊樂器的材質包括鋼鐵、銅片、木頭等,演奏者藉由敲打樂器來呼應建築物的結構,然後觀眾們憑著對聲音的知覺,去建立每個人在北美館空間的經驗。孫尚綺認為,打擊樂器的材質是庇護所的象徵,也是一種保護與避難的聲音,在舞作中顯示著權利和築牆劃界的弔詭,或許這樣的弔詭可以給我們距離,讓觀眾更客觀的思考「價值」的意義。

而此次音樂之所以選擇拉亨曼的作品《內部I.》(Interieur I.)來貫穿整個透明概念,則是因為孫尚綺覺得它是「建築式」的音樂,複雜、抽象,但是極簡有力。這些點狀的聲音加強了空間與人的深度,也喚起大家對生活物件的記憶連結。

孫尚綺笑道,以前在編舞時,就對狀態的轉化與遷移十分感興趣,此次能與北美館合作發表這齣結合舞蹈、戲劇和美術館空間的作品,算是「玩」得很徹底。「所有的狀態都是一種轉換,沒有結果只有過程,讓創作回歸到它的本質。未來的創作,我還是會朝向公共空間領域繼續實驗下去。」

20180330-s004.jpg

孫尚綺

旅德編舞及舞蹈家,曾榮獲2008年德國斯圖加特國際獨舞藝術節編舞金獎,以及紐倫堡IHK文化基金會的巴伐利亞邦劇場與文學獎。2011年獨舞作品《穿越》被 Aerowaves 歐洲舞蹈網絡選為歐洲年度最佳作品。2007年孫尚綺創立崎動力舞蹈劇場,結合不同領域的當代藝術家共同實驗創作,更融合自身的東方內涵與歐洲經驗,使作品呈現完美平衡的東西色彩。

 

作品相關評論

意義建構與行為《社交場——透明》─表演藝術評論台 2017/08/24

時間與空間多重模組《社交場——等待果陀、透明、八天兩夜與十個藝術家》─表演藝術評論台 2017/09/05

 

製作團隊

概念、編導|孫尚綺 

音樂|洪于雯 

曲目|拉亨曼《內部 I.》

舞蹈、集體創作|陳武康 、劉怡君、Joel Suarez 、Ross Martinson、Shai Tamir

展演製作|孫平 

協力製作|黃本婷 

裝置製作協力|黃昶智 

演出執行|崎動力舞蹈劇場